不过人们对太阳系外围的探索并未停止,2003年,天文学家特鲁希勒、布朗以及拉比罗维茨共同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87个天文单位(注:一个天文单位的长度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)的小行星“塞德娜”(Sedna)。根据观测,“塞德娜”公转轨道的近日点,与太阳系主要行星的黄道平面非常接近。

这也就意味着“塞德娜”很可能受到了某颗大行星的引力影响,而它与海王星的距离却有50多个天文单位之遥,很显然海王星对其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。

那么“塞德娜”的发现是否就暗示了“X行星”的存在呢?很遗憾,当时的天文学家并不这样认为,因为它只是一个孤立的个例,理论上来讲,太阳系外围的小行星,其运行轨道可以是随机的。

时间到了2014年,天文学家查德.特鲁伊罗与斯科特.谢泼德发现了编号为“2012VP113”的小行星,令人惊喜的是,这颗距离地球79个天文单位的小行星,它的公转轨道与之前发现的“塞德娜”非常类似。

更重要的是,通过这两位天文学家的进一步观测,他们又陆续发现了10颗拥有类似轨道的小行星,于是“X行星”的假说又被天文学家们重新摆上了桌面。

在过去的几年里,更多的太阳系外围的小行星被天文学家发现,如“2015 TG387”、“2018VG18”等等,它们的运行轨道都强烈地暗示了“X行星”的存在。

因此,对于“X行星是否存在”这个问题,现在的天文学家们给出了肯定的答复:在太阳系的外围至少存在着一颗这样的大行星。

根据已有的数据推算,“X行星”距离地球有200到500个天文单位,其质量为地球的5到20倍,半径为地球的3到6倍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我们将一睹这颗神秘行星的风采。

好了,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,欢迎大家关注我们,我们下次再见`

(本文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